方天画戟原来排最末,你知道中国12大类戟都长什么样吗?
按照标准定义来说,中国戟是带有小枝的直刺长柄武器,释名中说:戟,格也,旁有枝格也。从商代开始,到宋代戟刀出现为止,中国出现了多种被称为戟的武器,这些戟大多符合释名中的定义,也有个别不符。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中国历史上的这些戟都是什么样子。
第一种戟:联装戟。
联装戟以戈头为戟援,以矛头为戟刺,使用绳索或皮条将戈矛捆扎在柄上,这是先秦时期最常见的一种戈,出现于商代,西周时期较少,东周到秦代十分流行,秦代以后消失。
第二种戟:剑形戟
剑形戟为一体铸成,特点是戟刺长如一柄短剑,戟援则相对较小,又被称呼为戈矛合一型戟。这种戟的装柄方式既有銎装也有内装,出现于西周,战国时期也有发现,战国以后消失。
第三种戟:十字戟。
十字形戟亦为一体铸成,形体扁平,略呈十字形,仅见于西周。
第四种:刀形戟
刀形戟见于商代和西周,结构和外形与十字形戟相似,两者的区别在于十字形戟的戟刺平直,而刀形戟的戟刺末端卷起,与商周时期的青铜刀相似,因此也有人称呼这种戟为刀戈合一型戟,以区别于剑形戟。
第五种:钩戟
钩戟也是十字形戟的变种,戟援、戟刺、戟内均弯曲如钩状,属于一种礼器,仅见于西周。
第六种:多果戟
果即戈,多果戟即多戈联装戟,一般的联装戟由一件矛头和一件戈组成,但多果戟使用两件或三件戈头与矛头组装而成,也有只使用两三件戈头,不使用矛头者。
多果戟出现于春秋末战国初,流行于南方地区,有人认为这种戟是礼器,并非实战武器。
第七种:卜字戟
卜字戟出现于战国末期,大多数为钢铁锻制,也有少量为青铜铸成,卜字戟的外表呈卜字,和无内十字形戟相比,卜字戟的戟援和戟刺细长,且装柄时戟头上的穿位于戟刺的对侧(十字形戟的穿与戟刺同侧)。
卜字戟在两汉时期是常用武器,且有多种变种,如部分卜字戟的戟援或戟刺会有不同方向的弯曲。
第八种:丫形戟。
这种戟其实更接近于援部和内部上挑的戈,但目前主流学界均称呼其为戟,笔者也遵从这一习惯,丫形戟多为青铜制成,出现于两汉时期,由于汉代的实战用戟多为钢铁锻造,因此应为礼器。
第九种:钺戟
钺戟相当于矛和斧的结合物,现存实物均为西汉时期产物,材质为铁。钺戟和传统的戟其实差别较大,之所以被归为戟的一种,具有很大的偶然性。
第十种:ㄐ形戟
ㄐ形戟是卜字戟的变种,卜字戟从东汉时期开始,戟援便向着上翘的方向发展,最终演化成戟援硬折向上的双叉形,ㄐ形戟是南北朝时期的主流戟形,唐代时期基本退出战场,笔者所见制造时期最晚的实物为宋代产物。
第十一种:ㄣ形戟
ㄣ形戟是ㄐ形戟的变种,在戟援的对侧又增加了一个小枝,小枝造型与戟援相似,但折翘方向朝下。ㄣ形戟最早见于唐代,明代仍有使用。
第十二种:戟刀
戟刀相当于安装有月牙形的侧刃的长矛,侧刃可以单装一侧,也可以成对安装。戟刀出现于北宋时期,明清时期均有装备,现代武术器械里也有它的一席之地。戟刀原本应该属于刀的一种,但数百年来人们都习惯称其为戟,因此现在说起戟来,多半指的都是这种戟刀。
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中,除了这十二种戟之外,还存在过一些异形戟,这些异形戟的形制虽然和这十二种戟的典型样本略有出入,但大体上仍可纳入这十二大类之内。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滚滚,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讲究礼仪的燕国竟有女将军?
吕布的方天画戟竟是这样演变出来的
环首刀 汉剑 鞭锏 陌刀 唐刀 钩镶 轻吕 战锤 石斧 马槊 殳 西域镔铁大刀 朴刀 兵马俑青铜剑 镰刀 清弓 中国传统弓 明式小稍弓 英国长弓 国产刺刀大全 中国骑兵军刀 英国军刀 空军伞兵刀 海军宝剑 山文甲 明光甲 欧洲骑士板甲 鳞甲 古埃及赫梯弯刀 阿昌族户撒刀 蒙古刀 保安腰刀 西藏武备 英吉沙小刀 西班牙Navaja折刀 芬兰国刀 印度虎爪 长钺 睾丸匕首 印度软剑 麟角刀 亚塔安刀 日式刺刀 恰西克马刀 日式刺刀 又鬼山刀 白垩纪鱼骨剑 伊斯兰盔甲 匈人武器 突厥兵器 伊朗古兵 丧尸武器 越南弩 手掷类暗器 厨刀 世界盾牌 欧洲细剑 日本天皇佩刀 东瀛名刀谱 玉钢神话 兵马俑青铜剑 赵云亮银枪 关羽青龙偃月刀 张飞丈八蛇矛 吕布方天画戟 猪八戒九齿钉耙 唐僧毗卢帽